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喜报丨2025阿卡汗建筑奖揭晓,我院张鹏举教授作品“西乌素图村民中心”获奖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16:56   浏览数:次   来源:  

2CE17

2025年9月2日,第16届(2023–2025)阿卡汗建筑奖的独立评审团,在完成对6月公布的入围项目的实地考察与评审后,最终选出了7个获奖项目。其中来自我院张鹏举教授团队的“西乌素图村民中心”是中国唯一入选的项目。

2FB59

张鹏举教授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建筑学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他主持各类建筑设计项目200余项,获得包括亚洲建筑金奖在内各类设计奖项80余项,202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阿卡汗建筑奖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AKAA

创立于1977年,是全球地域性建筑领域最高奖项。其评选过程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在物质、社会与经济层面的需要,还应激发并回应其文化诉求。在过去16届三年一度的评选中,共有136个项目获奖,近一万项建筑实践得到记录。每届的获奖者将分享总额100万美元的奖金,是全球建筑领域内最为丰厚的奖项之一。

271D9

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建造于呼和浩特回民区西乌素图村,紧依大青山,中心场地高低错落,通过楼梯、坡道和桥梁等连接,为参观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并增强展览的立体感和互动性。该艺术中心构筑了一个集艺术欣赏、休闲体验与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项目盘活了村内闲置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成为高校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案例。

17C65

阿卡汗建筑奖的独立评审团评语:

由中国建筑师张鹏举团队设计,并建造于呼和浩特——项目以回收砖材砌筑,为居民与艺术家提供社会生活空间,同时也回应了当地多民族社群的文化需求。评审团指出,该项目在乡村人居的宏观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兼具共享性与包容性的社区微观世界。

该项目的建筑表现并非依赖于僵化的功能划分与封闭的空间,而是通过核心的渗透性圆形庭院来整合多样的社区活动。超越其有形形态,这一庭院组织了连续的流线与空间指向,并将若干开放相连的房间纳入整体。通过一条连接首层与屋顶的坡道,形成了连续的公共空间,从而使这一建筑整体巧妙地重构了公共与私密的边界概念,并突破了传统的层级界限。

因此,该项目展示了在乡村开放环境中,设计如何能够以敏锐而理性的方式介入:通过将村民的公共交往凝聚于一个紧凑的物质空间之中,从而生成包容性、韧性、可持续性与整体福祉。其所采用的空间表达策略被精心转译为具体的建构形态,同时谨慎地避免陷入空间功能的二元对立。

除了高度优化的形态之外,该建筑还在村庄景观中呈现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地标。建筑充分利用其自然环境的美感,朝向大青山展开视野,同时又依托场地内保存下来的树木而扎根于地,以此作为村民集体记忆的标识。

在建构性与可行性方面,西乌素图村民中心采用了清晰而不疏离的几何构型,其水平与垂直的渗透性堪称典范。冷却塔不仅提升了建筑外壳的整体美学表达,同时也与通风系统相连,从而强化了被动性能。此外,大规模回用旧砖传达出一种关乎可持续性的批判性讯息——尤其是在以自然为主导的乡村语境中。

项目介绍:

西乌素图村民中心

West Wusutu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设计:张鹏举团队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

西乌素图村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北的大青山南麓,是一个得到正式认定的,典范性的多元共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村庄因汉、蒙、藏、回等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与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但在合理步行范围内却缺少能够承载多元社群交往与生活的公共空间。村内适龄劳动力多迁往城市务工;相反,这里的杏花盛景与山地风光却长期吸引着大批艺术家前来。


1BE09

2018年以来,在乡村振兴计划的支持下,部分闲置的乡村房屋被改造为艺术家的工作空间,另一些则被拆除。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师张鹏举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于是,当村集体准备在旧有村庙原址处新建一座文化类公共建筑时,他顺理成章地成为设计人选。项目从方案到竣工仅用了七个月,所需经费由村集体与艺术家共同筹集。得益于在建造过程中大规模使用此前拆除建筑中所回收的砖材,项目最终造价甚至低于原本就十分有限的预算。

26DB6

1C309

1F5DA

街角的一家咖啡馆与餐厅直接向侧街敞开,其余功能空间则通过一条狭长的入口廊道进入,直抵偏心布置的圆形庭院。庭院作为平面复杂几何的核心,其下沉的中央区域可通过阻断排水沟的机制暂时蓄水,形成水池。

1957D

16BB3

由此出发,参观者的流线在整体上保持通畅,各空间之间无明确的实体分隔;然而,流线的组织经过精心编排,使外来者在参加文化活动或艺术展览时,仍不至于干扰到当地人的日常交往——如老年人聚众打牌、打麻将,或年轻人从事陶艺等。

6505C

一座楼梯打破了庭院的圆形边界,通向屋顶露台。这里的阶梯式座位既可供人们聚会交流,也可俯瞰下方庭院中的演出。露台同时还是儿童的游玩场所,四座通风塔的造型为这一开放空间增添了趣味与探索感。这些通风塔与地下冷却系统相连,不仅具有环境调节功能,也在远处成为标识中心存在的视觉符号。该中心的建成吸引了诸多游客到访,推动了当地民宿与餐饮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提升。







上一条:喜报!我院《建筑初步》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下一条:我院张鹏举教授团队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草原人居研究国际合作